近日,延迟退休年龄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。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,许多人重视子女的教育规划、3-5年内的短期理财目标规划,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养老规划。专家表示,这个现象值得警惕,及早进行养老规划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。
如何养老 年轻人多数无概念
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先生于去年贷款在北京买了房子,由于还没有交房,目前仍在单位提供的宿舍住。
已工作3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:“现在每个月要还4000多元的房贷,仅这项就把我压得够呛,养老就更没想过了。”
记者与张先生交流得知,以他现在每月5000多元的工资水平,退休后每月能领约2000元的退休金。以60岁退休为准,30年后每个月2000元还能否维持现在每月2000元的生活标准?
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财师小李告诉记者,社会养老保险是提供给居民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,然而现在年轻人又希望退休后依然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准,商业保险则可以作为一种养老资金的补充,但是如今想到买养老保险的年轻人确实很少。
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年轻人了解到,许多年轻人如今都没有规划过将来如何养老。
一项针对国内养老市场的调研结果显示,多数被调查者对“老龄化社会”这一名词已不再陌生,但需要引起关注的是,27%的人认为“应该在31-40岁之前”开始为养老做准备,但真正能够付诸行动的人却不多;超过67%的被调查者表示,“考虑过,但还没有做准备”和“完全没有考虑过做什么准备”。
规划养老 越早越好
“规划养老,当然越早越好。”中国老年学学会养老与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原野对记者说:“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士一般都是从中年开始规划养老,如今,这种理念也正在逐渐进入中国。”
对养老生活,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期望,不同期望下所需要的费用也不尽相同。原野提示,在制定个人退休计划时,对退休生活的期望应尽可能详细,并根据各个条目列出大概所需的费用,据此来估算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成本。在对自己退休以后想过的生活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,再考虑自身已经准备了多少养老金,这些退休金能否满足自己设想的退休生活。
采访中,理财师建议,对于年轻人来说,应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,建议采取社保、商业保险等相结合的理财方式,才能为自己攒下养老资金。
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,30岁-35岁以前可不强制往个人“养老账户”存钱,但35岁-55岁则必须强制,35岁到55岁的人每年往个人“养老账户”设定一个养老缴费最低限额并设定一个终生的最高限额,以保证退休后日常的生活开支及医疗等保障。
“以房养老”须建立相关体制
据了解,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,许多年轻人都处于“421”的家庭结构中,有一些甚至还存在“8421”的家庭结构,年轻人赡养老人以及自身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,许多年轻人不禁想到将来能否“以房养老”。
“以房养老”在许多发达国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我国有些城市也开始尝试。据了解,“以房养老”也被称为“住房反向抵押贷款”或者“倒按揭”,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,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。
去年下半年,北京市民政局公布了《北京市“十二五”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》,明确提出,北京市鼓励商业保险企业、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,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以开展“以房养老”试点业务。
也有专家认为,在法律制度、养老观念和养老机构不完善的情况下,再加上国内房产有70年产权期限制,以房养老这种方式仍难推行。
杨燕绥则认为,对年轻人而言,“以房养老”也不失为一种自我养老保障的选择。然而目前关键是应建立一套客观、公正、守法的评估与兑现体制的“以房养老”政策,否则在目前充满不确定的房地产市场中,“以房养老”注定会充满风险。
◇ 相关链接 ◇
发达国家重视个人养老规划
据了解,在美国、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,70%以上的居民从30岁开始准备个人养老规划。
在英国,个人资产几乎一半以上通过寿险保单和退休金计划的形式存在。
以新加坡为例,新加坡政府除了大力宣传,提高人们准备退休金的意识,同时也从法律制度、社保体系等方面,对新加坡人的养老计划进行引导和规范。新加坡人的养老计划,主要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式进行:1、政府公积金;2、购房;3、重聘用:法律规定雇主继续聘用年长的员工担任原来的或相近的职务,或给予员工一定程度的补偿,以及再就业指导;4、家庭和社会支持;5、储蓄、投资、保险理财等。
(北京参考记者 薛枫 顿媛媛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