尾数的哲学
某家公司征召临时职员,工作任务是为这家公司采购物品。经过一番测试,两名年轻人得以参加最后的面试,题目为:“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,你需要带多少钱?”
第一个应征者的答案是120美元。他表示,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,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。
第二个年轻人回答113.86美元,主考官不禁有些惊奇。这位年轻人解释:“铅笔每支5美分,2000支是100美元。从公司到这个工厂,乘汽车来回票价0.8美元;午餐费2美元;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,请搬运工人需用1.5美元;还有……因此,总费用为113.86美元。”主考官自然录用了这名年轻人。而这个年轻人,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钢铁大王卡内基。
尾数看起来不起眼,却能说明你的认真程度和处世哲学。注重尾数的人能够给人,能给人严谨的印象;忽略尾数的人,则常给人随便、马虎的印象。尾数的重要不仅限于金钱,若上司询问你工作所需时间,也需精确到尾数,例如24小时又40分钟。这样既能表明你严谨的工作态度,又能表现出你对时间的珍惜,不浪费一分一秒。
细节伤害
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,将遗失在车上的钱包还给了失主。两万多元!
许多人认为他傻,失主并不知道他的车牌号码,本来他可以将这钱昧下来的。而他却耽搁了几天的出车时间,去报社,到电视台,出招领启事。可是,当钱包递到失主手里,他的心这时却真的凉了。他认为自己确实很傻。原来,失主打开钱包,将里面的钱数了三遍。“硬是当着众人的面数了三遍。”朋友委屈地说,“数一遍也就可以了,数了三遍,还拿着些钱对着阳光照照。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,难道我会抽出几张或者换几张假币进去,那样我又何必去还?”
钱,通过三遍数得准确无误了,可是,动作附带的信息相应地也传递到人的心里。将失而复得的钱数上三遍,对于失主,也许就是习惯;而对捡钱的人,则可能是一种情感伤害。
母亲打电话给儿子。儿子接到电话就问“有事吗?”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。母亲有些伤感,反问道:“没事就不能打电话吗?你不打电话过来,是因为你忙;我打电话给你,还一定要因为什么事吗?”儿子怔怔地握着话筒,后悔了。他应该问问母亲生活得怎样,母亲身体可好。对于年迈的母亲,他有那么多的担心和牵挂,平时积蓄在心里,怎么一握话筒就忘了询问和表达呢?简单的一句“有事吗?”显然是将母亲的心深深地伤害了。
人们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中,因为习惯,常常忽视了细节的暗合逻辑和给他人的感受。细节伤害像一把软刀子,一点点切割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仅有的那点温情,直至真心灰冷,善行敛迹,美德遁形。
(来源:参考消息)
|